中国舞蹈发展的历史,可以划为两个大的分期,古代为第一分期,近代、现代和当代为第二分期。古代又可分作萌发期、形成期、发展期、高潮期、转型期和集成期。
萌发期∶从原始社会末期至公元前约21世纪到前11世纪的夏商为中国古代舞蹈的萌发期。此期间,舞蹈最初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在图腾崇拜、祭祀、狩猎和生产劳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属于一种全民性质的实践活动,之后经历了一个漫的发展过程,进到初级的表演与欣赏层次。夏商宫廷女乐的出现,标志着舞蹈迈出了表演艺术的第一步。
形成期∶从西周至秦朝(约前11世纪一前206)是中国古代舞蹈的形成期。此期间中国宫廷舞蹈及乐舞制度正式建立起来,女乐和民间乐舞也得到较大发展,形成了中国传统舞蹈细腰长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基调。
发展期∶两汉(前206—220)是中国古代舞蹈的发展期。此期间,舞蹈通过纵向继承和横向吸收形成了飞跃,构筑起中国舞蹈发展史上的第一座丰碑。高潮期∶唐代(618-907)是中国古代舞蹈发展的高潮期。此期间,舞蹈的式多、手段新,广采博收,丰富绚丽。而处于汉唐之间的魏晋南北朝及隋代,是连接汉唐不可或缺的桥梁 在中国舞蹈发展史上起着重要作用。唐代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的黄金时代。
转型期∶从五代十国到宋元(907—1368)是中国古代舞蹈的转型期。此期间,五代十国舞蹈对唐代舞蹈的继承衍化,发挥了承唐启宋的作用;宋元"队舞"的"程式"更凸显着转型。这三个历史阶段,虽长达数百年,但均分别体现着"转”的性质。
集成期∶明清(1368-1911)是中国古代舞蹈的集大成时期。此期间,戏曲舞蹈完成了中国传统舞蹈的技术体系和表演体系,成为中国古代舞蹈的一种新式样,同时,民俗民间舞蹈如火如荼,以其民间文化的平俗鲜活、喜庆欢腾,为中国古代舞蹈发展的历史画上了完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