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职考研需要首先考虑三个问题:
1. 除了工作和琐事,计算还有多少时间可以复习?
如果考试内容太多而复习时间太短,作为成年人你应该明白:上岸的难度非常高。
2. 能否接受考研失败的后果?
考研必然要侵占工作的精力,意味着会影响工作中的晋升和成长,如果考研也不顺利,那岂不是折了夫人有折兵?
3. 能不能评比外界质疑,胜焦虑心理?
考研道路必然是曲折的,如何面对自身和外界的怀疑和否定,能不能屏蔽这些声音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也是我们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二、需要慎重的3个选择:
1. 认真选择专业
这个是最简单的,大部分同学考研都会选择其本科专业或相近专业,除非想更换行业,跨考需要非常慎重。同时,如果跨专业到金融、计算机或者其他难度大、热门的专业也需要慎重。如果实在无法避免,要么选择差一点的学校,要么辞职考研把。
另外除去保研人数后的招生人数最好在10人以上,多多益善。不要试图认为自己是天选之子,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非常普通。
2. 审慎选择学校
我们要建立一个[院校池],把筛选后比较纠结的院校放进这个池子里,像养鱼一样细细观察,慎重挑选。不必过早决定,可以看看自己的复习状态,如果复习专业科目像砍瓜切菜一般容易,那当然可以选择好学校,否则还是稳妥一点,选一个稍差的学校。在职考研的同学们千万不要走到调剂这一步,因为调剂非常耗费精力。
3. 合理选择考试科目(包括初试和复试)
毫无疑问,选择简单的考试科目。有部分同学认为:要简单大家一起加单,要难大家一起难,所以难易没有什么区别。其实如果考虑到时间因素,越难的科目需要投入越多的时间,这对于全职考研的同学越有利;而对于在职考研的同学们来说,在简单的科目上拼理解、变通才能弥补时间的影响。
三、需要使用的N个技巧:
1. 碎片时间学习法
鲁迅先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不管是不是在职考研,大家都可以对于每天的时间进行[颗粒化分割]。
什么是[时间颗粒化]呢?举个例子:
a. 稳定学习时间:上班前早起基础2小时学习;中午吃饭1小时学习;下班后2小时学习。这5个小时是你固定的学习时间,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能挤占,这是考研的基础时间,如果这个时间都保不住,那希望就会很小。
b. 碎片化时间:大家要相信积累的力量,小时间汇聚在一起能量也会很大。对于上班的同学来说,工作间隙可以挤出碎片化时间,比如等厕所的时间可以背单词、通勤时间可以背专业课,如果地铁上面不方便,可以提前录在手机里面听音频。
c. 假期时间:周六、周日的双休时间你要辛苦一点,全天进行学习,充分利用这算美人打扰的时光。
2. Deadline学习法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什么时候学习/工作效率最高,就是DDL越来越逼近的时候。
论文难产多日,但是导师要求明天交初稿,今天就能熬夜到天明。
考场上作文没思路,监考老师提醒还有10分钟交卷,此时便会文思泉涌。
DDL是第一生产力,接近DDL时大部分人都会有一股紧张感,和拖延症暂时说再见。恐惧完不成人物的心情,让我们想不到任何杂事,效率自然无敌。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也可以为自己设置完成时间。
3. 费曼学习法
费曼学习法的原理就是[以教助学],如果你学习一个知识,没办法把它揭示给别人听,或者你的解释别人无法听懂,那你就不是真正理解这个知识。这也是为什么,明明学习很努力,好像该记的都记住了,但还是考不出分数的原因之一。
如果您想完全理解一个知识,就去解释它,提炼复杂的概念,用简洁的语言将它描述出来,并且让别人都能理解。
费曼说:最重要的原则是不要蒙骗自己,自己是最容易被骗的。想要理解一个抽象概念之中的细微成分,最好的方法是将它揭示给别人听,或者假装自己解释给别人听。
在学习时,保证全部理解课本上的知识,然后给身边的人江姐,最好给不是这个专业的人讲明白。同时,去看与这些知识点有关的题目,把这个知识点可能出的左右提醒进行总结,并内化于心,构建自己的知识树与答题框架。
4. 动态阅读+滚动背诵法
在学习专业课时,第一遍不要读快,最好是[分块阅读],也就是读完一段不要着急往下读,用一两句话把这一段的核心意思总结出来写在旁边。在树上做笔记进行总结、标记,经常画一下知识框架。
如果要考的专业要求背诵量很大, 在保证理解知识后,一定要采取[滚动背诵法],今早开始背诵,用不断的重复来克服遗忘。在职的考生上下班的通勤时间就可以安排滚动背诵。
对于在职考生来说,拼时间是处于劣势的,因为备考期间会被大大小小的工作琐事挤占。拼精力也拼不过年轻的学生了。但好处是,经过纪念的工作打磨,年龄、理解能力也会上升,所以一定要安排好时间、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利用好自己的理解优势。
希望这些方法和建议能够给予在职考生们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