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专研舞导·舞蹈考研官方网站!
舞蹈后面的文化和背景
发布时间:2021-10-11

宫商角徵羽,移摇摆行侧,舞蹈和音乐从来都是一起的,伴随着乐舞的起伏,随之也就是氛围的变动。情绪是随着周围环境而变动的,比如高亢的音乐和剧烈的舞蹈让人更兴奋。如果是低沉的音乐就使得舞蹈更慢,而情绪平静。音乐带动舞蹈,而且音乐还唱出一直支舞蹈的喜怒悲伤。

5.jpg

舞蹈文化是我国传承千年的文化,在中国这片大地,有着很古老的传说。精卫填海、共工触山、夸父逐日……都表现出了我国的历史悠久,从部落到炎黄合并,从禅让制到世袭制,从公天下到家天下,从奴隶制到封建制都是文明进程的推进和进步。而舞蹈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变迁,但是不会随着奴隶制和封建制的消亡而消亡。


似乎舞蹈只有富有的人可以欣赏,其实也并不是全部,因为舞蹈的起源原本就出现于生活中,而且还是原始时代,当舞蹈独立的成为一种文化艺术、一种美学以后,先后服务于君王和诸侯。西周以后有了很明确的等级,类似于卿大夫和士是没有这种待遇的。他们跟周天子和诸侯相比还是财力不足。

未标题-8.jpg

到了秦汉以后,生产力有了更大的提升,特别是汉代中叶期,科学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也为舞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舞蹈也不仅仅服务于帝王了,比如爵位高的皇族,或者权利的大的臣子他们仍然有这个经济能力。这个时候的舞蹈才是有了学术萌芽的大兴起,这个时候的舞蹈不仅带有观赏性,还带有浓厚的区域性和乡情。

   西晋灭蜀以后,以刘禅为首的蜀汉政权覆灭,蜀汉的皇族和臣子也都被押解至洛阳。当时司马昭为了试探刘禅,请刘禅欣赏蜀舞,不少蜀国大臣都痛哭,一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唯独刘禅泰然自若欣赏。司马昭问刘禅:安乐公(即刘禅),颇思蜀否?刘禅答曰:此间乐,不思蜀也!这就是乐不思蜀的来由。而司马昭的评价是:人之无情,乃至于是,即便诸葛在世也不能辅佐,何况姜维!

WPS图片-修改尺寸1.jpg

   从以上就能看出,汉代以前,舞蹈就带有区域性的乡情,特别是对于亡国之君和亡国之臣试探这招,很是带劲。古代山高路远,十里之外就不同音,所以对于区域看得很重,对那份乡情留恋。舞蹈有它的故事和背景,喜欢的可以去多了解下舞蹈背后的别样风景。

 


加入专研舞导,领先起跑
  • 姓名: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