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专研舞导·舞蹈考研官方网站!
《中国古代舞蹈史》名词解释—部伎乐舞
发布时间:2022-11-15

所谓"部伎"乐舞,是将一些或不同风格,或不同民族,或不同内容的乐部组建在一起,成为一套系列乐舞,犹如今日之音乐歌舞晚会,观众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可以欣赏到丰富多

彩的乐舞表演。



隋朝宫廷部伎乐舞有“七部伎”"九部伎”唐代宫廷部伎乐舞有“九部伎““十部伎”“立部伎”“坐部伎",部伎乐舞是唐代宫廷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宫廷在典礼,宴享中以使用"部伎乐舞为规模。





e2fc8ab0cd609e224f9bae5ac4acbb5.png



唐代部伎乐舞继承前代传统,融入外来新风,创造了在中国艺术中享有盛誉的乐舞艺术。同时唐代乐舞作为吸收异域优秀文化和传播中华文明的载体,为中外人民友好交流作出

了贡献。



太常寺为掌管国家之礼式祭祀及宫廷宴享时有关音乐乐制之主要机关,下设八署(太乐署、鼓吹署、太医署、太卜署、禀牺署、汾祠署、两京郊社署、两京齐太公庙署),其中太乐署和鼓吹署负责管理礼仪乐舞。

太常寺这一机构早在先秦就存在,只是历代称呼有所不同,梁及以后一直被称为太常寺,直到清末废止。太常寺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社会,作为古代乐舞机构的主体而存在。

太常寺在唐代三公、六省、九寺等职官系统下,位列九寺之首,掌郊庙祭祀、礼乐仪制,是政治系统中行使礼乐职能的主要机构。太常寺中的太乐署便掌管“邦国祭祀宴享”之乐舞,如宫廷每逢大宴,演出《十部乐》就由太乐署负责。

 


加入专研舞导,领先起跑
  • 姓名: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