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专研舞导·舞蹈考研官方网站!
舞蹈考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舞蹈艺术特征
发布时间:2021-12-08

舞蹈考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舞蹈艺术特征魏晋南北朝这一段时间普遍是一个大动乱时期,包括我们很常听过的灭蜀、灭吴、五胡乱华、八王之乱都是这一时间段发生的。高平陵政变司马氏夺取曹魏政权、司马炎篡位、北胡长驱中原到南北朝对峙,直到隋文帝一统天下这一段时期,舞蹈的艺术文的变化和特征有一个精彩的过程。

未标题-4.jpg

北朝长期被外族统治,舞蹈艺术必然会掺杂着外族文化的元素,也是因为时代的变化和文化艺术的转变都是受环境的变化。三国以后,受战乱之苦,儒学渐遭疏弃,逐渐淡出大众的社会意识中心,改而转向玄学。

文化意识的转型,导致了全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巨变。人们超越礼法、俗规,疏离伦理、名节,毅然从外部的功利世界回归内在的自我情性,视生命、天性、心意、人格为至高无上的本体。时代在呼唤人的本然,人的天真,促使人们去思考个体应该怎样活着才有价值,什么样的生命状态才是最有意义、最为理想的状态。也就必然会对舞蹈艺术特征产生显著的改变。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对两汉经学的元帝国文化的背叛、文化呈多元走向的时代,也是各民族大迁徙、社会大动荡的局面造成人文又一次自觉生动显现的时代。在这个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的时代里,歌舞艺术得到了新的发展,舞蹈呈现出多元态势。

未标题-8.jpg

南北方形成几种主要的舞蹈形式

北方的杂舞

"杂舞"即指民间舞蹈,其著名的舞蹈有∶"公莫舞""杯盘舞""白舞""拂舞""鹆舞""拍张舞""大垂手""小垂手"等。杂舞中有前代遗留下来的《明君》、《圣主》,均由髀舞成长而来,《公莫舞》则由巾舞成长而来。此外,还有按照平易近间传布的舞蹈创作的《杯盘舞》、《拂舞》等。

西晋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养蓄众多舞伎,恒舞于室,其中舞得最好的是绿珠,石崇作《明君舞》,绿珠饰演明君(即昭君),《明君舞》厥后也归入《清商乐》中。晋太康时风行的《杯盘舞》(又称《晋世宁》,祝愿晋世获导俪濑),舞者用手栖身杯盘,一再而舞。晋人谢尚的《鸽鹆舞》是模拟鸟的舞蹈,他在公开场合之下,舞起来屈伸俯仰,旁若无人。南京西岗出土的西晋鸟兽人物瓷罐,良多灾类聚于罐顶,造型斑斓,下面有似带面具的男舞人,扬起长袖和吸腿起舞。

未标题-7.jpg

南方的乐舞

南朝乐舞主要指南朝新声,其代表性的乐舞有吴声歌曲、神弦歌、西曲、江南弄、上云乐、雅歌。吴声歌曲主要以歌为主,舞曲较少,代表性的舞蹈是"前溪曲""神弦歌"是巫观祀神歌舞曲;"江南弄"是舞蹈曲;"西曲"以舞蹈为主;"上云乐"是祭神舞曲;"雅歌"是祭祀宗庙的雅乐。这些新声乐舞均被收录于郭茂倩编纂《乐府诗集》中的"清商曲辞"中。

 

 


加入专研舞导,领先起跑
  • 姓名:
  • 电话: